某公司服務器部門BIOS新員工來扯一下,拿Ivy Bridge的Xeon E7來碾壓一下家用的Haswell i7好了。Haswell的Xeon E7還沒發布,就不把它請出來了,免得給Intel法務部增加績效...
Xeon的Core數量要比Core的Core數量多很多。Ivy Bridge E7最多可達15 Cores,Haswell更多。再開個超線程,就算只有一顆CPU,也能讓任務管理器界面無比壯觀...
然后Intel估計發現Core上除了拼數量以外沒發有大的性能突破了,于是轉而去拼了。Ivy Bridge Xeon每Core自帶2.5MB L3 Cache,形成37.5M的共享L3... 當然跟L3動不動上80MB的IBM Power比還是小巫見大巫...
當然,欲望是無止境的... 客戶:I want more
于是Xeon就支持了多處理器互聯(via Intel QPI 鏈路),Xeon E7 88×× V2支持3個互聯接口,最多支持8個處理器互聯,形成立方體拓體。于是就有了120Core,240Thread的CC NUMA系統了... #請自行腦補拓撲圖#
客戶:I want more
Intel:再多我就管不了了... 自己設計節點互聯芯片去吧... 例如某家的32路K
然后八內存,內存各種簡單,就是沒有最多只有更多...
E7上為了掛更多內存,就不在CPU上直出DDR地址線了,改而設計了一個叫SMI的鏈路,連到內存條上的一顆內存REG[1]拓展芯片,由內存擴展芯片出DDR地址線。于是一顆E7最多可以插48[1]跟32G的內存條,單處理器1.5TB[1]最大內存,8S系統妥妥的12TB[1]最大內存就粗來了... 滿配的時候無比壯觀...
然后最大的差異就是可靠性了... IBM Power太逆天了,還是看Intel好了...
Intel在Xeon里加了Machine Check Architecture (MCA),如果BIOS和管理軟件做的好的話就能做到診斷出系統里大大小小的各種錯誤。大到上次系統宕機的元兇到底是誰這種推理破案故事,小到內存哪個顆粒或者哪個鏈路哪跟線上出現了一個bit錯誤之類的... #其實一般小錯誤都不報告的,把客戶嚇著了就不好了